室内空气净化知识

绿熙康居—专业从事室内环境健康领域的技术服务企业

光触媒知识、起源、原理、应用

室内空气净化知识 |2023-05-25
  光触媒起源
  起源于1967年,在日本被发现。注意是发现,不是发明。本多健一和他的研究生藤岛昭在做金属光合作时发现:二氧化钛和白金作电极,放在水里,用光照射,即便不通电,也能把水分解为氧气和氨气。
  这种物理现象,后来被命名为“本多——藤岛效应”,这就是光催化剂发现的源头。
  光催化的原理
  光催化现象被发现以后,在学术界引起关注。开始持续的深入研究,最终呢搞清楚了基本的催化原理。
  当光催化材料受到紫处线(波长 λ < 387.5nm)照射时,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,超过禁带进入导带,同时在价带上产生相应的空穴,电子与空穴分离并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。电子具有强还原性,带正电的空穴具有强氧化性,电子可使空气中的 O2 还原;空穴可使 H2O氧化,生成 OH 、H2O2 等氢氧根基团,这些基团的氧化能力极强,使原本不吸收光的物质被活化而氧化,即将有机污染物氧化,并生成小分子的无机物质。
半导体的能带结构通常是由高通导带和低能价带组成的,它们之间由禁带分开。锐钛型二氧化钛 TiO2的禁带宽度为3.2eV,当用能是大于等于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时,价带上的电子受到激发跃迁至导带,在价带上产生相应的空穴,形成电子空穴对。
目前,已研究的光催化氧化的半导体催化剂有二氧化钛TiO2 、氧化锌ZnO、 氧化铜 CuO 、三氧化钨WO3 、 氧化锡SnO2 等。其中催化活性最高的是二氧化钛TiO2 ,其不仅光催化效率高,而且化学性质稳定,对人体无害,所以绝大多数光催化反应是研究都采用二氧化钛TiO2 作为催化剂。
  注:以上内容引用自2003年出版的研究生系列教材《室内空气污染传播与控制》。
  光触媒的应用
  其次工业化应用是日本的TOTO,其产品宣称具有抗菌的作用,就是因为光触媒材料的应用。虽然光催化首次在日本发现,但是在日本光触媒并不是主要用于室内空气治理,因为日本室内装修材料前端控制非常严格,其主要的应用方向是建筑外墙的亲水自洁,和水净化等,在欧洲主要用于医疗及化妆品等。
  用于室内空气治理,可以说是中国的特色。
  因为室内装修及装饰材料标准等级及工艺发展阶段,致使末端的空气治理,这种事后的补救性处理方法成了普遍性现象。
  如何区别优质光触媒
  首先,如果用于室内空气治理,国外进口并不是优质的代名词。国外的应用方向不同,市场决定研发,技术与产品的功能指向是有区别的。优质光触媒的判断要基于应用场景来判断。以国内应用于室内空气治理来说,有三个维度来判断:
  一.是安全性。二氧化钛基质的光触媒安全性是公认的。
  二.是光波适应范围。这个只能由权威机构在实验室里的检测结果来判断,日常生活中,可以通过有机物褪色实验来判断。
  三.是粘结度。从产品成分上可以首次区分,其次也要看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。
  光触媒不等于光触媒产品
  首先光触媒是光催化材料,光催化技术是一门科学。它具有各种功能特点和应用价值。
  光触媒产品是企业基于光催化技术而生产的商品。
  目前,光触媒产品及围绕光触媒概念而延生出的各种概念满天飞,光触媒产品的功能近乎成了万能水。这是需要区分的。
  室内空气治理,光催化技术有本身独特的优势,但也有局限,并且要区分污染程度与环境物点。